部门首页

家长如何应对孩子入园的分离焦虑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 2019-09-04 13:06 访问次数:

家长如何应对孩子入园的分离焦虑

新生刚入园,往往在生活习惯、活动方式和同伴交往方面存在着很大转变,因此一些孩子在入园之初会出现不同形式、不同程度的适应困难,像“我要妈妈!”“我要回家!”这样的哭闹声随处都能听见,根据不同孩子的不同个性有的还会出现憋大便、喝水少、吃饭难、拒绝玩幼儿园玩具、不参与教师组织活动等种种不适应行为。因为上幼儿园意味着与父母的分离,所以会产生一种入园焦虑。看到这样的情景我们家长肯定会心疼,总担心自己的孩子在幼儿过的好不好,有没有吃饱,睡好等等。相应的家长也会因为孩子一下子离开身边的不适应产生一种焦虑。那么怎样尽快帮助孩子们度过这一适应期,让家长们宽心呢?下面我从产生原因、消除的方法来具体说明一下。

产生入园焦虑的原因:首先,对于年幼的儿童来说,从出生都没有离开过家长的保护,一下子离开家长,面对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老师是陌生的、同伴是陌生的,生活方式又是翻天覆地的改变。孩子进入幼儿园之前,基本是整天和亲人在一起,几个大人一直围着孩子转,几乎是有求必应,孩子的一个暗示,家长马上领会的意思,马上实现孩子的意愿。进入幼儿园以后,突然和亲人分离,加上老师、小朋友、周围环境都是陌生的,所以,他们为离开父母可能带来的危险与对新环境缺乏控制而感到不安,很容易出现“分离焦虑”现象。“分离焦虑”一般情况下要持续一至两周,甚至可延长到一两个月之久。但也有老练的孩子,她的身上根本不会表露出“分离焦虑”。 “分离焦虑”表现严重的孩子的家长,心里会担心得不得了,我的孩子怎么回事,是不是有点不对啊?事实上,家长完全不必过于担忧,孩子在面对陌生环境时产生的不安的感觉是一种适应性情绪,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保护婴幼儿的作用,它可以唤起婴幼儿对危险的警觉,提醒照顾者注意保护孩子。

其实许多妈妈在送孩子入园之初,也同样出现“分离焦虑”。曾经有这样一对爸妈,孩子来园才两天不适应,早上来就哭。结果妈妈看见孩子哭自己也哭,大人小孩都哭了,其他孩子也跟着一起哭,弄到后来没完没了。其实要解决“分离焦虑”问题,首先重要的一点就是家长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给孩子一个坚强的精神后盾,下面我来具体介绍一下消除“分离焦虑”的方法。

消除入园焦虑的方法:入园第一周

1. 哭闹

三岁幼儿年龄较小,正是分离焦虑表现较明显的时期,所以幼儿来园难免有哭闹现象。家长送完孩子后即可离去,相信教师会用适当的方法转移孩子的注意力,使之投入到幼儿园的生活中去。有些家长老是觉得不放心,明明走了又偷偷地从门窗里观望,结果被孩子发现了,后来这个孩子哭得更加厉害怎么哄都停不下来。所以希望您送了孩子后抓紧时间离开,关于孩子的日常生活如有什么担心的事,可以直率地告诉老师,相信我们的老师会将孩子在园情况很好的与您交流。但是,放学时,请按时来接孩子,不要失信于孩子,以免孩子感到不安。

2. 交流

交流一般来说,对于初入园的孩子,妈妈特别担心,回家后总是问长问短,当然,我们鼓励家长与孩子交流,但是这时要注意了,尽量多一些正面的话题,如:“今天你得了一个小五星,真棒!明天我们还去幼儿园,得一个大五星好吗?”、“老师说你真乖,可喜欢你了。”“今天和谁做好朋友了?”……多用积极鼓励的语言与幼儿交流,多鼓励孩子正确的行为,这样才能帮助孩子和老师、小朋友建立起感情,会让孩子感受到上幼儿园的快乐。

3. 抵触

新入园的前一两个星期,孩子可能会对幼儿园产生抵触情绪,每天与你软磨硬泡:“我不要去幼儿园”,有的孩子还会在半夜大哭起来。比如,第一个星期很好,一点都不哭,到了第二个星期慢慢不耐烦了就开始哭闹,半夜做梦也喊着说:“我不去上幼儿园”。所以孩子其实都一样,毕竟从家庭到入幼儿园,是一次重大的环境转换,面对陌生的环境,陌生的老师,出现不适应,表现出恐慌、焦虑、胆怯、退缩等现象,这都属于正常现象。作为家长这个时候还是得狠狠心,坚持每天送孩子上幼儿园,千万不要因为孩子哭闹而不送幼儿入园,要按时送幼儿园。否则,下次再送孩子入园时他会哭得更厉害,你也会因此断送孩子入园的大好时机。有不少家长会用一种消极、不安的态度和心情来看待孩子入园,特别是看到孩子哭闹,不愿去时,便心软迁就,把孩子留在家中,结果错过了幼儿发展过程中自然的转换时机。实际上,环境的转换,对幼儿身心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能培养幼儿对环境,社会的适应能力,需要家长积极地支持和帮助。一般来说,幼儿会在10—20天左右的时间适应幼儿园生活。

入园第一个月

1. 饮食

新入园幼儿可能有自己喜欢和不喜欢的食物,加上尚未适应幼儿园生活,可能会上火,所以要注意给孩子多喝水、多吃水果。我园实行三餐二点制度,上午8:00早餐;1000 汤类与牛奶加餐;中午11:20中餐;下午2:00水果加餐;下午4:20晚餐。我们的配餐都有营养计算标准,原则上是把孩子们当成自己的孩子,让他们吃的饱,吃的好,营养丰富,茁壮成长。

2. 生病

一般来说,初入园幼儿由于心理不适应,情绪不稳,会造成免疫力下降,部分宝宝入园一个月左右,体重会有所下降,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病状。只要不是十分严重,均属正常现象,家园增进沟通,加强生活护理和幼儿心理的调试,尽力减少孩子不适的情况。

3. 家园共育

对宝宝来说,进入幼儿园是人生旅途上第一次感受挫折,宝宝心理、生理均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家园联系显得尤为重要。家长要尽量详细、随时地与教师交流幼儿在家的生活习惯(睡觉)、兴趣爱好、性格特点、能力水平等,以便教师尽早地了解孩子,运用适当的教育措施,同时,也尽量详细地了解宝宝在园的生活情况,以便回家后有的放矢地对宝宝进行照顾。在家里,孩子一切生活行动随随便便,在幼儿园,要服从集体生活活动规则;在家里,孩子稍有表示,成人会马上满足其要求,而幼儿园很难做到这点;在家里,孩子几乎可以占有自己想要的一切,而在幼儿园需要分享和轮流使用。家长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幼儿适应幼儿园集体生活的种种要求,主动配合幼儿园,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晚上按时停止游戏或看电视,按时漱洗,按时睡觉等。对孩子的不良行为习惯,家长要注意让其改正,如让孩子懂得分享和轮流,并找机会操作和实践。

能力准备

幼儿园教育固然重要,但家庭环境教育也是必不可少的,如果孩子能在入园前具有一些简单的生活自理能力,那么孩子就能更快地适应幼儿园的生活。

1. 教孩子独立吃饭。

学会用勺子自己舀饭菜。即使是吃得满地都是饭粒也没关系,到了幼儿园里与小朋友一起自认而然的就会想要自己吃。而且我们老师会想办法,帮助他吃得干净些。

2. 想小便的时候,跟老师说。

有些孩子刚入园时不会自己大小便,没有爸妈提醒,又不敢告诉老师,因而憋着,或干脆拉到裤子里。因此在入园前,必须训练孩子需要大小便时会主动向成人讲出,并且知道大小便的方法。

3. 学会口渴要水喝。

训练孩子在口渴时会向成人要水喝,或自己主动去喝水。

4. 学会表达不舒服。

训练孩子当感到不舒服时会说出或用手指出具体的部位(例如头痛、肚子痛等)这一点非常重要,利于老师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5. 会穿脱简单的衣裤。

训练孩子会穿脱简单的衣裤,这样可以增加孩子入园的信心。

6. 教孩子大声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教孩子做一些这方面的沟通:“告诉妈妈,你想干什么?”、“你刚才玩什么呀,给爸爸讲讲好吗?”……

孩子掌握一些独立生活的本领后,会更顺利地适应幼儿园生活,增强自信心。

 

职院附属幼儿园

20198


上一条:职院附属幼儿园2019—2020年度第一学期家园共育连心桥新生家长会 下一条:“演绎职幼精彩、欢乐畅想希望” 职院附属幼儿园2019年六一儿童节暨三周年庆典 主题文艺汇演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