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门首页

榆职神校《职教动态2015年第一期》
来源:神木职业技术学院 作者: 发布时间: 2015-03-19 11:14 访问次数:

榆职神校《职教动态2015年第一期》

发布时间: 2015/3/19 11:14:00 被阅览数: 6567 次 来源:神木职业技术学院

 

榆职神校《职教动态2015年第一期》

 

榆 林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神 木 校 区

YULIN POLYTECHNIC SHENMUCAMPUS

职  教  动  态

2015年第1期

(总第14期)

 主办:教务处教学督导科                    2015年3月12日

【本期要目】

政策资讯

教育部:职业院校实践教学需达到三年总学时60%. 3

高职高专中外合作办学评估工作正式启动. 4

2017年高职院校年生均财政拨款不低于1.2万元. 5

教育部:加快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 6

《关于进一步完善和规范高校自主招生试点工作的意见》印发. 7

教育部正式公布考试招生制度改革配套政策. 11

职教动态

第二届中国职业教育产学研合作发展高峰论坛在昆明举行. 12

全国职业院校职业指导工作经验交流会在浙江宁波召开. 12

关于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两会代表座谈会在京召开. 13

全国职教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推进会在唐山召开. 13

全国首届涉外职业教育教学研讨会在海南省文昌市举行. 15

全国养老服务职业教育与产业对话活动在京举行. 15

全面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工作视频会议在北京召开. 16

职教专题

【专题】全面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工作视频会议. 16

【视频】创新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暨全国高职高专校长联席会议2014年年会. 16

回顾2014

2014,职业教育年轮印记. 17

2014,新形势下我国职业教育的十大突破. 19

2014,中国职业教育的八个关键词. 26

职教论坛

招生改革:高职如何应对?. 34

职业教育法修订草案各方专家意见. 39

他山之石

徐州工业职技学院:"徐工模式"实现校企无缝对接. 42

山东提前试点现代学徒制 企业有望成职教办学主体. 45

地方动态标题快览

【黑龙江省信息】 黑龙江省政协召开加快发展全省现代职业教育专题协商座谈会. 48

【黑龙江省信息】 哈尔滨多部门联合制定现代职业教育发展规划. 48

【江苏省信息】 江苏无锡职业教育改革:校企合作探索现代学徒制. 48

【内蒙古信息】 加快构建具有内蒙古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48

【湖北省信息】 湖北省政府出台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 48

【湖北省信息】 湖北省推行职业教育系列改革 高职生可报考公务员. 48

【福建省信息】 福建省将立法促进闽台职业教育合作. 48

【江西省信息】 江西环境工程职院:参加实践活动可以冲抵学分. 48

【广西壮族自治区信息】 柳州职院:引入英国现代学徒制 打造具有国际水准的系统化教育平台. 48

【北京市信息】 全国职业院校理财规划设计邀请赛在京召开. 48

【上海市信息】 上海医药高专与上海杉达学院专本贯通项目签约仪式. 48

【四川省信息】 四川2015年高职高专单招扩容. 48


教育部:职业院校实践教学需达到三年总学时60%

   信息来源:新华网 

     12月19日,从全面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工作视频会上了解到,职业院校要充分发挥企业重要办学主体作用,强化校企协同育人,要广泛开展实践教学,实践教学环节要达到三年总学时的60%。

  教育部副部长鲁昕指出,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快速发展,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还存在理念相对滞后,学生文化基础薄弱、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强,教学模式、课程教材体系不能很好地适应发展需要等问题。

  鲁昕表示,对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要围绕区域经济社会和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商业模式需求,重点设置区域支柱产业、新兴产业、特色产业发展所需专业,努力形成与区域产业分布形态相一致的专业布局。

  此外,对中高职衔接制度的建立,鲁昕表示,要统筹安排中高职衔接的公共基础课、专业技能课和顶岗实习,加快构建课程衔接体系。

  据了解,59个全国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教育部有关司局、各省教育行政部门、职业院校和部分行业企业负责人等约3000人在主会场和分会场参加了会议。

 





高职高专中外合作办学评估工作正式启动

   信息来源:教育部网站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对中外合作办学进一步规范管理,提升质量,推动高职高专中外合作办学科学展,教育部在委托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组织有关省市调研论证的基础上,于2014年11月28日在北京召开了高职高专中外合作办学评估工作启动会暨评估方案研讨会,标志着高职高专中外合作办学评估工作正式启动。

  高职高专中外合作办学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的重要平台,越来越受到办学单位和社会各界的重视。目前,经26个省级人民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审批并报教育部备案的高职高专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机构)861个。此次启动的高职高专中外合作办学评估是教育部在总结借鉴本科以上中外合作办学合格评估、中外合作办学认证经验基础上开展的,是构建中外合作办学质量保障体系的一项重要举措。

  高职高专中外合作办学评估将由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统一组织,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具体实施,并建立部省联合评价机制。2015年初首先启动并在年内完成有关省市和办学单位试点评估,在总结经验并进一步完善评估标准和程序后全面推行。

  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负责人出席会议并讲话,全国26个省市教育厅、教委外事部门负责人以及高职院校代表与会。



2017年高职院校年生均财政拨款不低于1.2万元

    信息来源:光明日报 

    财政部、教育部11月28日宣布,建立完善以改革和绩效为导向的生均拨款制度,加快发展现代高等职业教育。两部门发布的通知提出,2017年各地高职院校年生均财政拨款水平应不低于1.2万元,2017年以前,对于年生均财政拨款水平尚未达到1.2万元的省份,根据东部地区25%、中西部地区35%的基本比例以及各省财力状况等因素,中央财政按一定比例给予拨款标准奖补。

  两部门指出,各地要科学合理确定拨款标准,统筹协调公办高职院校与本地区公办普通本科高校、中等职业学校生均拨款水平以及民办职业学校举办者生均投入水平,并逐步形成标准动态调整机制。

  据悉,从2014年起,中央财政建立“以奖代补”机制,根据各地生均拨款制度建立和完善情况、经费投入努力程度等因素给予综合奖补。财政部、教育部明确,2017年,对于年生均财政拨款水平仍未达到1.2万元的省份,除不再给予拨款标准奖补外,中央财政还将暂停改革绩效奖补;教育部将在下一年度招生计划安排时予以必要限制,并对其高校设置工作予以调控。

两部门将从生均财政拨款制度建立与完善、预算安排等方面,加强对各地高等职业教育投入情况的监测。中央财政依据监测数据和相关统计资料,选取体现改革绩效导向的因素分配,并适当向高等职业教育改革成效显著的省份倾斜,向年生均财政拨款水平率先达到1.2万元且稳定投入的省份倾斜。


教育部:加快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

   信息来源:新华网 

  教育部副部长鲁昕12日在河北唐山召开的全国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推进会上表示,必须加快推进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各地要系统规划,做好顶层设计,因地制宜开展试点工作,构建校企协同育人机制。

  鲁昕说,要加快形成多方参与的工作机制,发挥好政府、行业、企业、学校、社会力量等各自优势,加快实现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同步规划,与产业建设同步实施,与技术进步同步升级。要充分发挥企业重要办学主体作用,健全企业参与制度,不断夯实产教融合的发展基础,优化、扩大优质职业教育资源,并且进一步完善产教融合的法制环境。

  在试点工作中,她提出要重点做好五个方面的事情:

  ——落实好招生招工一体化,明确学生与学徒的双重身份,明确校企双主体的职责;

  ——加强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建设,完善双导师制,明确双导师职责和待遇,建立灵活的人才流动机制;

  ——推进优质教学资源共建共享,校企共同推进实训设施、数字化资源与信息化平台等资源建设,促进优秀企业文化与职业院校文化互通互融;

  ——形成与现代学徒制相适应的教学管理和运行机制;

  ——完善试点工作的保障机制,加强对试点工作的组织领导,制定多方参与的激励措施。逐步建立起政府引导、行业参与、社会支持、企业和职业院校双主体育人的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



《关于进一步完善和规范高校自主招生试点工作的意见》印发

教学[2014]18号

    信息来源:教育部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等学校招生委员会、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有关部门(单位)教育司(局),各自主招生试点高校: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发〔2014〕35号),现就进一步完善和规范高校自主招生试点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明确工作总体要求。高校自主招生是我国高校考试招生制度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对现行统一高考招生录取的一种补充。进一步完善和规范高校自主招生试点工作,要明晰试点定位,主要选拔具有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的优秀学生。突出问题导向,着力解决自主招生中存在的“掐尖”、“小高考”、影响中学教学秩序等问题。促进科学选才,尊重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通过科学有效途径选拔特殊人才。维护公平公正,确保机会公平、程序公开、结果公正。要进一步完善招生程序,合理确定考核内容和形式,规范并公开自主招生办法、考核程序和录取结果,严格控制自主招生规模,2015年起自主招生考核安排在全国统一高考后进行。

  二、完善申请报名和审核程序。考生向试点高校提出申请,考生所在中学(单位)或原毕业中学、社会团体或专家个人等均可实名提供推荐材料并对其真实性负责。试点高校不得向中学分配推荐名额。考生所在中学(单位)或原毕业中学应依据考生学籍档案、在校表现和高校要求,如实提供考生在高中阶段德智体美各方面发展情况,包括高中阶段课程修习情况和相关成绩、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社会公益活动情况、获奖证书证明以及其他反映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情况的写实性材料。试点高校要组织相关学科专家认真审核考生提交的申请材料,合理确定参加本校考核的考生名单。在保证生源质量的基础上,向中西部地区、农村地区的申请考生适当倾斜。试点高校应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本意见的原则要求,结合实际认真研究制定本校年度自主招生简章,明确申请报名条件、审核办法、考核时间等内容,报教育部备案后向社会公布。

  三、合理确定考核内容和形式。试点高校考核要结合本校相关学科、专业特色及培养要求,确定相应的考核内容,重点考查考生的学科特长、创新潜质。考核由试点高校单独组织,不得采用联考方式或组织专门培训。充分发挥学科专家的作用,探索完善科学、有效、简便、规范的考核方式。如需笔试,考试科目原则上一门、不超过两门。考核过程须全程录像,专家名单和面试顺序由抽签随机确定,防止暗箱操作。对偏远、贫困地区考生,试点高校要积极探索选派专家到当地开展考核、实行网络远程视频面试等方式,为考生顺利参加考试提供便利和帮助。

  四、规范录取程序和要求。试点高校要根据本校自主招生简章,由校招生工作领导小组集体研究确定入选资格考生、专业及优惠分值。各省级招生考试机构要严格审查考生投档资格。入选考生高考成绩总分录取要求,原则上不应低于考生所在省(区、市)有关高校同批次同科类录取控制分数线。对学科特长或创新潜质特别突出的个别优秀考生,经向社会公示后,由试点高校提出破格录取申请,经生源所在地省级高校招生委员会核准后录取。严格控制自主招生规模,现阶段不扩大试点高校范围和招生比例。

  五、自主招生考核安排在全国统一高考后进行。2015年起,所有试点高校自主招生考核统一安排在高考结束后、高考成绩公布前进行。2月底前,试点高校发布年度自主招生简章。3月底前,考生完成报名申请。4月底前,试点高校完成考生材料审核,确定参加学校考核考生名单并进行公示。6月7日、8日,考生参加全国统一高考。6月10日至22日,试点高校完成考核,确定入选资格考生名单、专业及优惠分值,并报教育部阳光高考平台公示。各省级招生考试机构公布高考成绩后,组织本省(区、市)有关考生单独填报自主招生志愿,原则上在本科第一批次录取前完成自主招生录取并进行公示。

  六、加强信息公开公示。完善教育部、各省级招生考试机构、试点高校和中学四级信息公开制度。在教育部阳光高考平台建立统一的自主招生信息管理系统,加强对报名、审核、公示各个环节监督管理。中学要公示所有经确认推荐的考生名单及相关材料。试点高校要将参加考核的考生名单、入选资格考生名单、录取考生名单及相关信息,分别在本校、生源所在省级招生考试机构及教育部阳光高考平台上进行公示。公示的考生信息应包括姓名、性别、所在中学(或单位)、享受照顾政策类别、资格条件、测试项目、测试成绩、合格标准、拟录高校及专业和录取优惠分值等。

  七、严厉查处各类违规行为。试点高校不得发布未经教育部备案的自主招生简章或进行虚假招生宣传;不得在高考前以任何形式组织与自主招生挂钩的考核工作;高校自主招生工作人员、专家评委不得参与社会机构组织的各类培训、辅导活动;不得以各种形式偏离试点定位进行恶性生源竞争或向考生违规承诺录取;录取时不得突破自主招生计划录取,不得突破经公示的优惠分值录取,不得更改经公示的入选专业录取,不得在发放新生录取通知书或新生入学报到环节更改考生录取专业。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不得擅自扩大试点高校范围或出台与国家招生政策相抵触的招生办法。省级招生考试机构不得为不符合要求的考生或违反规定程序办理录取手续。有关中学等不得出具与事实不符的考生推荐材料、证明材料等或在考生综合素质档案中虚构事实或故意隐瞒事实。

  相关部门、机构和学校建立考试录取申诉、举报机制,及时回应处理各种问题。对违规违纪的部门、机构、学校、考生和工作人员,一经查实,要依据《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教育部令第33号)和《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违规行为处理暂行办法》(教育部令第36号)严肃处理。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招生考试机构、试点高校和有关中学要根据本意见精神,加强领导,密切配合,完善制度,协同推进。省级招生考试机构和有关中学要为试点高校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服务。建立试点高校动态管理机制和准入退出机制,确保自主招生试点工作平稳有序开展。

                                                教育部

2014年12月10日

 









教育部正式公布考试招生制度改革配套政策

  信息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今年9月,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12月16日,教育部正式公布两项重要配套政策:《关于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实施意见》和《关于加强和改进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意见》,将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作为重要指标正式加入高考人才选拔机制。

  配套政策之一,《关于加强和改进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意见》规定,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内容分为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五个方面。例如,在思想品德方面,重点是学生参与党团活动、有关社团活动、公益劳动、志愿服务等,如到福利院、医院、社会救助机构等公共场所、社会组织做无偿服务的情况。

  另一项配套政策《关于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实施意见》则赋予学生考试的选择权,由学生根据报考高校要求和自身特长,在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科目中自主选择计入高校招生录取总成绩的学业水平考试3个科目。可以文理兼修、文理兼选。








第二届中国职业教育产学研合作发展高峰论坛在昆明举行

信息来源:中国高职高专教育网

12月6日,第二届中国职业教育产学研合作发展高峰论坛在昆明举行。把握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机遇,以产学研合作推动我国职业教育进一步发展,培养更多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成为本次论坛的重要议题。



全国职业院校职业指导工作经验交流会在浙江宁波召开

信息来源:中国高职高专教育网

12月7日,全国职业院校职业指导工作经验交流会在浙江宁波召开。12月7日,全国职业院校职业指导工作经验交流会在浙江宁波召开。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出席并讲话。

鲁昕充分肯定了近年来职业指导工作的成绩,指出中职学校毕业生就业率连续8年保持在95%以上,独立设置的高职学校毕业生半年后就业率在90%以上,就业质量不断提高,为缓解就业结构性矛盾、推进城镇化、促进社会公平等作出了历史性贡献。

鲁昕强调,职业指导工作要牢牢把握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在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设计职业指导模块,强化职业指导课程主渠道作用,强化实训实习等各环节的职业指导功能,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要按照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要求,加快构建以教育指导和就业服务为主体、全程全员全方位的综合性职业指导体系。要切实加强教育行政部门和行业组织的指导责任,落实校长的领导责任、班主任的主体责任。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统筹协调,主动会同相关部门完善和落实毕业生就业创业扶持政策。各职业院校要把就业工作作为“生命线工程”,根据就业反馈信息及时调整专业设置和教学内容。



关于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两会代表座谈会在京召开

信息来源:中国高职高专教育网

12月9日,关于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两会代表座谈会在京召开。与会代表委员就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重点和难点,有针对性地提出建议和想法,为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凝聚共识,献言献策。



全国职教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推进会在唐山召开

信息来源:河北省人民政府网站

    12月12日,全国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推进会在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曹妃甸新校园举行。会议以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度,全面提升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为主题,总结交流近年来现代学徒制实践探索的经验,对推进试点工作各项任务作出部署。

  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出席会议并讲话。

  河北省副省长许宁致辞。教育部职成司司长葛道凯主持。

    教育部职成司副司长王扬南、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刘占山、河北省教育厅厅长刘教民、河北省政府副秘书长李靖、唐山市政府副市长高瑞华出席。

  鲁昕指出,根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经济新常态下,职业教育需要理念、制度和机制创新,在稳定规模基础上,必须促改革、争创新、提质量、增活力、优服务和强保障,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适应现代技术、现代科学、现代经济发展方式的需求。

  鲁昕强调,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和李克强总理重要讲话精神,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和六部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各项重点任务,需要准确把握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新思路。要加快形成多方参与的工作机制,发挥好政府、行业、企业、学校、社会力量等各自优势,加快实现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同步规划,与产业建设同步实施,与技术进步同步升级;充分发挥企业重要办学主体作用,健全企业参与制度;主动适应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全面提升职业院校服务产业发展能力;不断夯实产教融合的发展基础,优化、扩大优质职业教育资源;进一步完善产教融合的法制环境。

  鲁昕要求,必须加快推进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各地要系统规划,做好顶层设计,因地制宜开展试点工作,构建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在试点中要重点做好以下五个方面的事情:一是落实好招生招工一体化,明确学生与学徒的双重身份,明确校企双主体的职责;二是加强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建设,完善双导师制,明确双导师职责和待遇,建立灵活的人才流动机制;三是推进优质教学资源共建共享,校企共同推进实训设施、数字化资源与信息化平台等资源建设,促进优秀企业文化与职业院校文化互通互融;四是形成与现代学徒制相适应的教学管理与运行机制;五是完善试点工作的保障机制,加强对试点工作的组织领导,制定多方参与的激励措施。逐步建立起政府引导、行业参与、社会支持、企业和职业院校双主体育人的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

  许宁在致辞中介绍了河北的地理、资源、职业教育发展与人才需求的基本情况,对全省现代学徒制工作和今后进一步推进职业教育工作改革作了介绍。

  广东省教育厅、湖州市教育局、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天津海鸥表业集团有限公司、浙江森赫电梯股份有限公司、徐工集团、长春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8个单位作了交流发言。

  全国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有关社会团体、行业企业和职业院校代表共200多人参加会议。

  会议通过中国职业技术教育网进行了网络直播。新华网、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电视台、河北日报、河北电视台等各级媒体进行了采访报道。



全国首届涉外职业教育教学研讨会在海南省文昌市举行

信息来源:南海网

12月13日,全国首届涉外职业教育教学研讨会在海南省文昌市举行,会议深入探讨我国涉外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问题。



全国养老服务职业教育与产业对话活动在京举行

信息来源:人民网

12月19至20日,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全国民政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中国养老产业和教育联盟主办,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承办的2014年全国养老服务职业教育与产业对话活动在京举行。

全面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工作视频会议在北京召开

信息来源:教育部网站

12月19日全面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工作视频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总结交流了近年来各地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经验做法,全面部署了经济新常态下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目标任务与政策措施。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出席会议并做重要讲话。


  

【专题】全面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工作视频会议

信息来源:中国高职高专教育网

http://www.tech.net.cn/web/articleview.aspx?id=20141225161208236&cata_id=N002(点击链接)

 



【视频】创新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暨全国高职高专校长联席会议2014年年会

信息来源:中国高职高专教育网

http://www.tech.net.cn/web/articleview.aspx?id=20141208151617870&cata_id=N002(点击链接)





2014,职业教育年轮印记

  信息来源:中国教育报

    [ 委托管理 ]2月17日,黑龙江省甘南县人民政府委托齐齐哈尔工程学院管理甘南县职教中心签约仪式举行。破除传统行政管理观念,打破公私体制界限,将公办职业学校交给民办高校委托管理,体现了当地政府开放的办学姿态,具有重要的政策意义。

[ 国务院常务会议 ]2月26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会议确定了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5项任务措施。

[ 新型职业农民 ]3月14日,教育部和农业部共同制定的中等职业学校新型职业农民培养方案下发。方案明确了新型职业农民的培养对象,允许学生采用半农半读、农学交替等方式,分阶段完成学业。

[ 本科高校转型 ]4月25日,以“建设中国特色应用技术大学”为主题的“产教融合发展战略国际论坛”在河南省驻马店市开幕。178所高校发布《驻马店共识》,提出引导部分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

[ 专业教学标准 ]4月30日,教育部公布了首批14个专业类的95个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

[ 技能大赛 ]5月31日至6月27日,2014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在天津主赛场和北京等12个分赛区举行,逾万名选手参加了比赛。

[ “工士”学位 ]6月20日,湖北职业技术学院1103名应届毕业生获得学校颁发的“工士”学位证书。学位设计者希望学校的“试水”能为国家职业教育学位制度建设提供样本。

[ 全国职教会 ] 6月23日至24日,第三次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就加快职业教育发展作出重要指示。李克强总理接见与会全体代表并讲话。会前,国务院下发《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教育部等六部门发布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

[ 全民终身学习 ]8月11日,教育部等七部门下发《关于推进学习型城市建设的意见》,在全国各类城市广泛开展学习型城市创建工作。11月4日,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全国总开幕式在重庆市渝中区举行。

[ “零投档” ]8月底,有媒体报道,高职学校遭遇大面积“零投档”,一石激起千层浪。教育部职成司委托天津大学教育学院对这一情况进行调查,数据显示,高职院校招生录取情况总体良好,“零投档”属于小概率。

[ 现代学徒制 ]8月25日,教育部印发《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提出建立政府引导、行业参与、社会支持、企业和职业院校双主体育人的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12月12日,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推进会在河北唐山召开。

[ 职教法修订 ]9月12日,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受教育部委托,启动了《职业教育法》的修订工作,计划年内取得实质性进展。

[ 浙江中职课改 ]11月12日,浙江省正式启动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课改“普职融合”的取向和升学课程系统的开发在职教界引发讨论。

[ 40亿元中职专项资金 ]11月16日,中央财政下达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计划专项资金40亿元,用于改善中职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提升中等职业教育基础能力。

[ “校企一体化”创新联盟 ]11月21日,全国高职“校企一体化办学”创新联盟在山东莱芜成立。50所高职院校和50家合作企业成为联盟首批成员。

[ 提高高职生均拨款 ]11月28日,财政部、教育部宣布,建立完善以改革和绩效为导向的生均拨款制度,2017年各地高职院校年生均财政拨款水平应不低于1.2万元。

[ 深化教学改革 ]12月4日,教育部公布《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征求意见稿)》。12月19日,教育部在京召开全面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工作视频会议。

 


2014,我国职业教育的十大突破

  信息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今年6月,国务院召开了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习近平总书记就职业教育工作专门作出重要批示,李克强总理接见全体与会代表并发表重要讲话。这次会议是在我国改革发展进入新阶段、教育事业面临新机遇和挑战的背景下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为我国新形势下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指明了新方向,提出了新要求,绘制了新蓝图,开启了新阶段,翻开了新篇章,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这次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在以下十个方面取得突破,这也是党的十八之后我国职业教育的十大突破。

第1大突破

确定了我国职业教育新的战略定位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职业教育的重要批示从四个方面为我国职业教育确定了新的战略定位。一是明确了职业教育是什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刻阐明了职业教育的本质属性、跨界特性以及在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领域的重要地位。二是明确了职业教育的重要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职业教育“是广大青年打开通往成功成才大门的重要途径”。三是明确了职业教育的重要职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职业教育“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四是明确了职业教育的重大使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职业教育是“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坚实人才保障”。

第2大突破

    确定了我国职业教育新的工作方针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职业教育的重要批示为我国职业教育确定了新的工作方针。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刻阐释职业教育战略定位的基础上,明确提出职业教育“必须高度重视,加快发展”。这既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我国职业教育事业的科学判断,也是对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新要求,体现了新形势下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工作方针的调整,即由“大力发展”调整为“加快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职业教育的工作方针一直是“大力发展”。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首次提出“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1991年、2002年、2005年,国务院先后印发的三个职业教育决定所确定的工作方针均为“大力发展”。党的十八大在深刻分析世情国情基础上,面对新的形势和挑战,提出了“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召开前,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简称《决定》)。“加快发展”方针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大力发展”方针的继承和发展,是在已有发展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核心是加快推进中国职业教育现代化的步伐。

第3大突破

  确定了我国职业教育新的发展目标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职业教育的重要批示和国务院《决定》为我国职业教育确定了新的发展目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努力建设中国特色职业教育体系”。国务院《决定》指出,“到2020年,形成适应发展需求、产教深度融合、中职高职衔接、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体现终身教育理念,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新的发展目标就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努力建设中国特色职业教育体系”。国务院《决定》关于职业教育发展目标的表述是这一目标的具体化。发展目标要形成的职业教育体系最本质的特点是“中国特色”,同时具有“世界水平”,是现代化的。国务院《决定》就如何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作了全面安排部署,首次提出“探索发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打通了职业教育从中职到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上升通道;首次提出“建立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和健全职业教育考试招生办法,为职业教育纵向衔接、横向沟通作了制度设计;首次提出“建立有利于全体劳动者接受职业教育和培训的灵活学习制度,服务全民学习、终身学习,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

第4大突破

  确定了我国职业教育新的办学方向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职业教育的重要批示和国务院《决定》为我国职业教育确定了新的办学方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牢牢把握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国务院《决定》指出,“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办学方向即办学方针。2005年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了“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办学方针,明确了职业教育的职能定位和特性定位,有效地引领了我国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这次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提出的新的办学方向就是“服务发展、促进就业”。“服务发展、促进就业”与“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有历史的承接关系,但是赋予了新的内容。新的办学方向继续强调了“服务”,同时增加了“服务”的对象——“发展”,既包括经济社会发展,也包括人的全面发展,即面向市场、面向社会、面向人人;继续强调了“就业”,同时科学定位了职业教育在“就业”中的作用——“促进”,要促进解决就业总量和结构矛盾,促进社会成员提升就业创业能力和职业生涯持续发展能力。新的办学方向为新形势下办好职业教育指明了方向,确定了定位,明确了任务,需要深入学习领会,认真贯彻执行。

第5大突破

  确定了我国职业教育新的培养目标

  培养什么人和怎么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党的教育方针从总体上回答了这个问题。围绕党的教育方针,各级各类教育都有自己特定的培养目标。新世纪以来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主要有三种表述:一是“培养一大批生产、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劳动者和实用人才”(2002年),二是“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专门人才”(2005年),三是“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职业教育的重要批示和国务院《决定》的提法是“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这一提法是对过去职业教育培养目标提法的概括总结,更体现了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认识的深化和创新。“技术技能人才”主要是指掌握技术并能应用操作的人才,是既“会”又“懂”、知行合一的人才,是能够持续发展的人才。“技术技能人才”是对职业教育培养人才类型的最新界定。

  第6大突破

确定了我国职业教育新的价值追求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职业教育的重要批示为我国职业教育确定了新的价值追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大对农村地区、民族地区、贫困地区职业教育支持力度,努力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我国是一个大国,幅员辽阔,地区发展不平衡是我们的基本国情;同时,我国又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需要各个地区共同发展,需要全国人民共同富裕。促进公平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是制定政策的基本原则。职业教育作为我国现代化事业的有机组成部分和推进国家繁荣、人民幸福的有力武器,必须高度关注薄弱地区和处境不利人群的发展。“努力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成为职业教育新的价值追求。新的价值追求要求我们要高度关注薄弱地区的发展,加大对农村地区、民族地区、贫困地区职业教育支持力度;要面向人人,高度关注处境不利人群的发展,加大对他们的资助力度,努力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第7大突破

确定了我国职业教育新的发展方式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职业教育的重要批示和国务院《决定》为我国职业教育确定了新的发展方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各层次各类型职业教育模式,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引导社会各界特别是行业企业积极支持职业教育”。国务院《决定》提出了“政府推动、市场引导”、“加强统筹、分类指导”、“服务需求、就业导向”、“产教融合、特色办学”、“系统培养、多样成才”等五大发展基本原则。新的发展方式可以简单归纳为,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以构建体系为重点,用改革创新的办法,发挥市场和政府“两只手”的作用,推进我国职业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当前,中国经济已进入新常态,职业教育要适应中国经济新常态,围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这个核心,以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为重点,充分发挥市场和政府的作用,深化改革,创新模式,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尽快实现向新的发展方式转变。

第8大突破

确定了我国职业教育新的办学机制

  国务院《决定》为我国职业教育确定了新的办学机制。新的办学机制在国务院《决定》中有很多表述,如强调发挥企业重要办学主体作用,强化校企协同育人;强调发挥行业的作用,加强行业指导、评价和服务功能;鼓励多元主体组建职业教育集团等。其中有一个很重要,也是第一次提出,就是要“完善现代职业学校制度”。提出要扩大职业院校办学自主权,依法制定职业院校章程和制度,建立学校理事会或董事会,推进校长聘任制改革和公开选拔试点,坚持和完善中等职业学校校长负责制、公办高等职业院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建立企业经营管理和技术人员与学校领导、骨干教师相互兼职制度,完善体现职业院校办学和管理特点的绩效考核内部分配机制。其核心就是要确立职业院校真正落实面向社会自主办学的法人地位,实现依法治教、依法治校,进一步激发职业院校的办学活力。

第9大突破

确定了我国职业教育新的保障机制

  国务院《决定》为我国职业教育确定了新的保障机制。这次会议在保障机制方面没有提出要实施“工程”或“计划”,而是展现了一种新的保障机制思路。一是注重保障制度建设。强调完善经费稳定投入机制、健全社会力量投入的激励政策、加强基础能力建设、完善资助政策体系、健全就业和用人的保障政策等。二是注重落实政府职责。明确职业教育管理体制,明确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职责,明确政府和学校关系,强调职业教育工作部门联席会议制度的作用。三是注重强化督导评估。强调教育督导部门加强对政府及有关部门的督导,落实督导报告公布制度;完善职业教育质量评价制度,实施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制度;发挥行业、用人单位作用,积极支持第三方机构开展评估。四是注重营造良好环境。推动加快修订职业教育法,完善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表彰奖励制度,落实职业教育科研和教学成果奖励制度,研究设立职业教育活动周。总之,依靠法律和制度保障发展将成为我国职业教育保障机制的常态。

第10大突破

出台了我国职业教育首个中长期规划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和国务院《决定》,教育部等六部门编制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并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召开前夕正式出台。这个规划是我国职业教育方面第一个专门中长期规划,系统地介绍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背景,明确了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建设目标和基本原则,设计了体系的层次结构、终身一体、办学类型、开放沟通等基本架构,提出了12个方面重点工作任务、9项制度和机制建设要求以及保障实施要求,为到2020年形成中国特色职业教育体系提供了施工图和时间表。

2014,中国职业教育的八个关键词

信息来源:中国青年报

    1.417个字

 6月23日,时隔9年之后,国务院再次召开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这次会议是改革开放以来国务院召开的第三次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

    会议召开前,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决定》对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提出了明确的目标要求:“到2020年,形成适应发展需求、产教深度融合、中职高职衔接、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体现终身教育理念,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而在会议前一天,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就加快职业教育发展作出了重要指示,这个指示有417个字。习近平强调,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大青年打开通往成功成才大门的重要途径,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必须高度重视、加快发展。

    这个指示,与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的召开和《决定》的出台,被认为是职业教育领域发展的一次重大“顶层设计”,也表明了我国加强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心和信心,将极大推动我国教育体制的改革步伐,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可以说,重视发展职业教育,努力推动引导全社会确立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技术、尊重创新的观念,促进形成“崇尚一技之长、不唯学历凭能力”的社会氛围,进一步提高职业教育社会影响力和吸引力,已成为国家层面上的一种共识。然而,如何将其进一步扩大为全社会的共识,并逐步落实到实践,真正建立起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成为下一步关注的焦点。

    2.本科转型

    3月22日,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在中国发展高峰论坛上的一番言论,上了各大新闻媒体的头条。“2000年后新建的近600所‘专升本’的地方本科院校将逐步转型,淡化学科、强化专业,按照企业的需要和岗位来对接,做现代职业教育,重点培养工程师、高级技工、高素质劳动者等。”关于新建本科高校转型职业教育的讨论,迅速出现在各大媒体。

    此后,教育部多次辟谣,认为媒体的“表述是不准确的”。本科转型,既不是全部本科转型,也不是新建600所本科转型,更不是本科转型降为高职甚至是中职学校。

    关于这一点,《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这样描述:“采取试点推动、示范引领等方式,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转型,重点举办本科职业教育。独立学院转设为独立设置高等学校时,鼓励其定位为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建立高等学校分类体系,实行分类管理,加快建立分类设置、评价、指导、拨款制度。招生、投入等政策措施向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倾斜。”

    本科转型是从高等教育结构调整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立两个层面提出来的。本科转型这一消息一出来,招致太多的争议。在本科转型方面,争议的重点是现有本科愿不愿意?能不能够?是否要教育部说了算?而在高职院校特别是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看来,高职举办本科职业教育的道路被堵死了?高职升本无望了?围绕这些话题,至今一直争论不休。

    教育改革不是靠运动,不能“刮大风”,高校是否转型,还是要看基础和条件,不能一刀切。在政府的引导下,学校能真正结合自身的办学条件,提出明确、适当的办学定位和发展道路,才是转型的题中应有之义。还是那句老话:“把办学自主权还给学校。”

    3.工士学位

    一夜之间,地处湖北孝感的一所原本普通的高职学校——湖北职业技术学院,成为国内教育界关注的焦点。6月20日,在该校举行的毕业典礼上,1103名应届毕业生,被授予相当于本科副学士学位的“工士学位”证书。这是国内首所高职院校试水为高职高专层次的学生授予学位。

    很快,教育部对此回应称,“这项试点是湖北职院自己的行为,而且其向毕业生颁发的‘工士’是荣誉称号,而非学位,更不代表我国学位序列中已经有了‘工士’这一学位。”此后,湖北职业技术学院也对此解释并承认,“未经国家教育部、地方教育行政部门批准。”

    “工士学位”风波背后,是中国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在学位授予制度改革上的艰难尝试。

    在我国,长期受到轻视的高职教育在学位序列中一直没有一席之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我国实施三级学位制度,分别为学士、硕士、博士。三级学位制中,本科对应学士学位,研究生对应硕士和博士学位,均属于学术型学位,以应用型为特色的高职教育的学位设置完全被忽略了。

    湖北职院的试水引来热议,恰恰在于设立“工士”学位,构建“工士——学士——硕士——博士”四级学位体系,能够更加完善我国现行学位制度,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能够帮职业教育“正名”,扭转社会对职业教育的偏见。

    值得期待的是,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研究建立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学位制度。显然,把职业教育尤其是高等职业教育纳入我国学位制度的方向已定,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

    4.零投档

    在2014年高考录取中,一些省份如陕西、安徽、贵州、海南等地存在一个现象,即有相当数量的高职高专院校遭遇“零投档”,并有大面积蔓延的趋势。

    报道面世以后,引起了很大的争议,即使是职教界反映也不一:有人认为,这些仅仅是一连串数字,不过表明高职遭遇“零投档”的常态化,不足以说明实质问题;有人觉得“零投档”主要出现在省外招生,媒体有放大之嫌。毕竟,自己所在的省份和学校今年总体招生还不错,不必如此悲观;还有人对“零投档”早已产生审美疲劳,对此视而不见,以为危机不过是报章上渲染出来的,离自己很遥远,是媒体为吸引受众眼球的“标题党”罢了……

    高职面临生源危机,这是几年前就开始出现的现象,从山东省高职高专缺口4万人,到高考180分即可读高职,到现在很多省市在推行的高职注册入学,不得不说,生源危机已经来临,教育行政部门和办学者的应对能力在面临着考验。

    在生源竞争形势下,考生(家长)对学校提高育人质量的期待往往会转化为“用脚投票”的实际行动,办学的质量、特色、品牌,将成为高职院校新一轮优胜劣汰“洗牌”的重要衡量指标。

    生源危机可能长期存在,零投档还会继续蔓延,在招生批次长期处于底层的高职学校,准备好了吗?

    5.鲁班锁

    2014年10月10日,正在德国访问的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向德国总理默克尔赠送了一份“神秘礼物”——鲁班锁,一种从中国古代流传至今的益智玩具,解开这把锁寓意着解开难题。被默克尔用手托起的这把鲁班锁,将传统和现代严丝合缝,铝合金代替了木头,中国制造与德国制造,在这只“鲁班锁”中得到完美的统一。

    王明靖、李志仁、张少华,3个90后小伙儿,是这把鲁班锁的制造者。而他们就读的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则是中德两国政府在职业教育领域最大的合作项目,向国内引入了德国享誉世界的“双元制”职业教育理念和模式。迄今,在该校工作的德方专家中,已有4人获得中国国家友谊奖。从入学那一天起,学生们就受益于“中国制造”与“德国制造”的融合。

    当默克尔从李克强手中接过那只精巧的“鲁班锁”时,一个再显著不过的信号,经由两国总理的动作和笑容释放出来:全球最大制造国与最精良制造国之间的合作,令人期待。

    有评论认为,李克强总理送出这只“鲁班锁”,代表了一种虚心:中国在提振现代制造业上有所追求,要向德国学习,要与德国经济技术加强深度合作。同时,中国年轻的职业技术学院学生、未来新型的产业工人,用自己的技艺和热情做出了这只精巧的“鲁班锁”,并经由中国总理之手散发出异样光彩。在这样的事实中,确凿地传递出“中国制造”的信心。

    6.蓝翔

    蓝翔一直很火。与以往“挖掘机技术哪家强”带来的火不同,今年的火是被“后院”点燃。

    2014年9月,“跨省打架门”曝光,9月5日蓝翔技校副校长带领着上百名蓝翔技校的职工、学生及社会人员从山东济南赶到河南商丘,与蓝翔校长荣兰祥妻子孔素英的家人发生冲突。起因源于荣兰祥与孔素英在去年年底开始的离婚官司。

    此后,这场离婚官司渐有演变为“离婚门”之势。孔素英称荣兰祥有多个身份证,多套房,多个孩子,等等。清官难断家务事,然而,却成了媒体的“盛宴”。

    当然,由于媒体的追问,目前的蓝翔校长荣兰祥请辞了全国人大代表身份,并公开发表“致歉信”,表示将积极配合计生和公安部门的调查,就个人家庭问题在社会造成的不良影响致歉,并表示“蓝翔不易,恳请理解与支持”。

    蓝翔风暴,对很多媒体来说,没分清是举办者的家事、个人丑闻,还是学校办学的丑闻,前者属于法律问题,应该由司法机关调查、处理,后者属于违规办学问题,应由教育行政部门查处,属于办学理念不一致的,则可以探讨。

    其实,在我国,民办教育面临不平等的舆论环境,一旦民办学校出事,有的媒体炒作,甚至有的地方教育主管部门,也隔岸观火。

    毋庸置疑,民办教育在发展过程中,需要平等、包容、理性的舆论环境,这肯定是我国民办教育、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正能量。

    7.周浩

    6年前,周浩以青海省理科前5名的成绩考入北京大学;3年前,周浩从北京大学退学,转学到北京工业技师学院。在北京大学期间,周浩想到过转学,却不能如愿,也休学一年打过工。2014年11月4日,在第六届全国数控技能大赛决赛期间,周浩的经历被《中国青年报》报道后,引起轩然大波。

    引发舆论风暴的原因是,很多人不敢相信周浩的选择。因为在公众眼里,技校和北大相差实在太远。不少人认为周浩是北大的失败者,是无奈而退学。网上有网友对周浩和北大主观猜测评论:“肯定是在北大待不下去了,挂了很多科吧。”也有人描述这样一幅画面:北大课程很无聊,周浩几乎什么都没有学到,自己不好好听课,挂了很多科,最终待不下去灰溜溜地跑了。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周浩从小喜欢操作机器,北大生命科学学院的理论课比较多,不太适合他,由此他开始谋划转校。但是在北大学习的那几年,他从来不曾翘课。转学到技校后的周浩,好像如鱼得水,喜欢上技能课和实践课,还利用其外语优势上外文网站,对世界前沿科技了如指掌。

    必须承认,周浩弃北大读技校,只是个偶然事件,这并不表明,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就真正提高了。但是,对于这一事件,竟然80%的网友对周浩的“伟大”选择点赞。

    对周浩行为的“点赞”,当下主要出于尊重选择、感叹他的勇气,而职业教育和整个中国教育的未来,则在于所有学生的自由选择。我们期待,以后,“弃北大读技校”不再成为新闻,而成为选择教育的新常态。

    8.生均拨款

    “都4%了,怎么还不落实高职生均拨款?”2012年,当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首次达到4%时,这个喜讯在高职教育界炸开了花,以为高职生均拨款可以落实了。

    喜讯又在2014年11月28日传来,当天,财政部、教育部宣布,建立完善以改革和绩效为导向的生均拨款制度。两部门发布的通知提出,2017年各地高职院校年生均财政拨款水平应不低于1.2万元,2017年以前,对于年生均财政拨款水平尚未达到1.2万元的省份,根据东部地区25%、中西部地区35%的基本比例以及各省财力状况等因素,中央财政按一定比例给予拨款标准奖补。

    国家对职业教育的投入欠账太多。在两个“半壁江山”(一是高职教育占高等教育半壁江山;一是中职教育占中等教育半壁江山——编辑注)的教育系统中,国家在职业技术教育板块上的财政投入,只占整个教育经费的10.6%(含高职/中职在内)。

    众所周知,高职自诞生时起就被标以不同的身份:公办民办、省管市管、政府管企业管、教育部门管行业部门管,等等。身份决定经费来源,渠道决定经费额度。没有“标准”的标准导致高职经费投入乱象丛生、严重不足:有的仅有学费“投”入,有的仅凭地方“长官意志”投入,有的只有职工基本工资投入,有的示范配套经费是“空头支票”,有的还需要上交部分学费,成了“负投入”,等等。没有有效的制度约束,这样的乱象致使不少高职院校教育经费捉襟见肘。为了维持生计,一些校长只好以简化办学条件、降低教职工福利待遇和人才培养质量作为代价。

    职业教育要发展、要升级,资金是保障。高职生均拨款政策落实,是每个高职院校办学者的梦想,这个“梦”离实现终于不远了。







招生改革:高职如何应对?

   信息来源:光明日报

     招考制度改革一直是社会热议的焦点问题,特别是在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深化教育改革、全国职教会议提出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国家出台《关于深化考试招生改革的意见》等重大决策之后,围绕高职院校招生制度改革的声音越来越多。近期,在光明日报组织的“第三届高职校长微论坛”上,部分知名高职校长们,介绍了各自省份或院校的思路和实践。今天编发此文,以飨读者。

高职招生改革,势在必行、大有可为

    刘洪一(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书记、校长):我国的招生考试制度改革势在必行,现行考试制度是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存有几个严重的问题:第一,一考定终身,不能适应考生自主选择和多样化选择的需求;第二,招生计划与社会需求之间未能建立有效反馈机制,一方面每年大批毕业生就业难,另一方面社会又找不到适用人才;第三,一刀切的应试模式不适应我国现代经济社会多样化发展的要求;第四,旧有招考模式严重导致应试型教育,不适应素质教育和教育自身发展规律的要求;第五,不符合招生考试的国际趋势和发展特点。

    目前,深职院招生考试方式有以下几种:中高职衔接;我们是第一批获准单招的高职院校;普通高考;五年一贯制大专;与深圳大学联合招收应用型本科生;面向港澳台招生;招收留学生。学校在这些探索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和成效。

    王振洪(金华职业技术学院校长):浙江的试点方案主要有三个特点:一是双向选择权有效扩大。未来浙江的招考分为统一高考、“三位一体”(考生统一高考、高中学考和综合素质评价成绩按比例合成综合成绩)、提前招生、单独考试四种类型。考生、高校都被赋予了更多的自主权。

    二是弱化“一考定终身”。统一高考中除了语文、数学,其他科目都有2次考试机会,成绩2年有效,可有效降低学生应考心理负担,使一次考试的重要性降低。

    三是专业志愿优先。高考录取不再分批次,考生志愿由“专业+学校”组成,分大类实行专业平行投档。

    崔岩(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校长):目前,除普通高考外,大部分省份的高职招生制度改革均以5种模式为主:单独考试招生、对口单招、中高职贯通模式、技能拔尖人才免试入学、综合评价注册入学,已经充分体现了顶层设计的政策导向正在逐步下放自主权、不断拓宽渠道、尽量满足需求、探索试行试点等特点。但从进一步增强高职院校办学吸引力、发挥其在构建现代职教体系中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出发,改革尚有空间、大有可为。

高职招生改革的诸多关键点

    刘洪一:放眼高职招生改革的未来发展,实践中有几个问题需要厘清:

    第一,招生方式和考试批次要统筹设计,如何综合考量高考成绩与平时成绩,如何改革录取批次,都需要认真研究、统筹规划,该放的放,该统筹的要统筹。

    第二,考试内容方面,死记硬背为主的应试型要求必须淡化,又偏又钻又尖的考试内容、题目必须避免。

    第三,对高职来讲,高职教育与学科教育的“立交桥”必须打通,要让考生真正有自主选择权。

    第四,不能为改革而改革。要真正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和人民群众多样化要求、有利于人才选拔成长的现代招考制度,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真正满足公民受教育权利以及自主选择权利。

    董刚(天津职业大学校长):“文化素质+职业技能”是一个很好的改革方向。作为一种以分类考试、综合评价为特征的考试招生方法,力求打破分数为唯一标准的录取模式,是高职院校招生改革的新突破。

    以文化素质测试为基础,突出学生职业技能或职业适应性,强调学生在高职教育专业学习中的能力素质匹配度,这是符合职业教育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特点的选拔体系。

    与传统普通高考相比,这更具“包容性”和“开放性”。招生院校可根据专业或专业类培养特点要求以及未来对应职业岗位能力需求,制定出相应职业技能考核或职业适应性测试,强调考生的“文化素质够用,职业技能或职业适应性强”。

    崔岩:高职必须尝试找到一个能够满足多样化求学愿望、解决院校发展生存需求、匹配企业岗位人才要求的核心点、着力点、生效点。我认为,可以这样尝试:

    分类考试、平行录取,逐步脱离普教高考自成体系。逐步将现行的普通高考分成普通本科统考和高职高专统考两类不同层次类型的高考体系,试行高职院校完全可以单列批次录取,逐步扭转“职教低于普教”的错误认识。

    加强统筹、分类指导,科学引导高职院校招生制度改革。根据院校不同发展基础,在招生政策扶持、招生计划方面实行分类指导与支持,推动高职院校办出特色。以国家层面的学业水平考试为前提,把好高职院校生源质量关,防止招生腐败和恶性竞争。实施本科层次高等院校退出高职招生机制。

     蒋锦标(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校长):我特别关注中职升高职的技能加试。以下几个问题要特别注意:一,考试类型应当属于标准参照式考试,中职毕业生达到一定标准后即可升学。标准可参考职业资格鉴定的初级工或中级工标准确定,形成试题库向中职公开,进而引导中职教育的技能培养方向和培养标准,在高职阶段进行高级工或技师技能的培养与鉴定。第二,以考生单独面试、笔试和实际操作结合进行,既要考核实际操作水平,又要考核技能经验的形成。

    关于单独招生考试,我认为文化基础测试要根据专业大类的基本要求确定,以必须够用为度。职业倾向测试题的开发就显得十分重要,目前高职院校的开发能力不足,要充分发挥企业的作用,借鉴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经验。还要引进企业参与招生的职业倾向测试,这既可保证职业倾向测试的准确性,又可以实现学校招生与企业招工的同步性。

招生改革倒逼高职内部改革

    王振洪:应该说,招生改革对于考生和高职都是机遇与挑战。一方面,专业优先的志愿填报和录取方式,同一专业院校间生源的竞争将成为所有院校要面临的挑战。另一方面,考生拥有多元选择、多次选择的机会,高职院校能否抓住机会吸引学生就读也是个很大的挑战,尤其是一批应用型本科即将转型带来的冲击。这都要求高职坚定地展开内部的改革。

    刘洪一:招生考试改革,就是要倒逼高职院校更大胆、更务实地探索适合高职发展的改革创新,只有这样,职业教育才有向前发展的可能。

    崔岩:我认为,在招生考试改革的同时,要择优试点、合理延伸,推行高职试办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实质性改革。使优质高职院校成为打通学生从中职到专科、专科到本科乃至研究生教育上升通道的支撑桥梁,推进高等职业教育的层次和类型取得实质性进展和制度性突破。同时,可以引入企业成立相关行业各专业大类联合考试指导委员会,最终形成统一的专业招考标准体系。

    王振洪:高职必须精心谋划专业发展。高职应该以动力和压力双重驱动的市场竞争性倒逼机制,以错位发展促进优势发展,来谋划学校专业设置和专业发展。以对接区域优势产业和历史底蕴深厚的两类专业为核心,做大规模、做强实力,形成一批主体优势专业。

    在深化高职教育的培养特色,积极推动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创新的同时,必须针对不同的生源、不同的发展诉求,为学生提供增值的更大空间,实施多元化培养、差异化培养,将分层教学、选修教育、分方向培养、复合专业培养、创新班培养等作为教学改革的重要导向,真正做到“教其所求、育其所能”。

 








职业教育法修订草案各方专家意见

  信息来源:中国教育报 

    11月24日,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所长杨进带着职业教育法的修订草案,赶到了中华职业教育社。这一天距离9月12日杨进在职教所召开修法座谈会,宣布修法工作启动,也就两个月多一点儿的时间。按照教育部的要求,职教所牵头的修法工作,必须在今年年底前拿出新版的修订稿,呈送国务院法制办。所以草案一出来,杨进赶紧请中华职业教育社帮助邀请民主党派、相关部委以及学会协会和高等院校的有关专家进行论证,听取意见和建议。

有限修改还是大修大改

  在修订草案中,职业教育法的章节从现行的五章增至七章,增加了“职业教育的教师与学习者”和“法律责任”两个章节,法律条款也从现行的40条增至58条。但与2011年报送国务院法制办的《职业教育法修订草案(送审稿)》相比,章节和条款数量明显缩减。

  “2011年的送审稿与现行职业教育法相比,变动比较大,等同于重写。而我们这次修订并没有以2011年的送审稿为基础。”杨进解释说。

  也许是时间紧的缘故,也许是由于目前职业教育领域尚有许多问题缺少共识,杨进领衔的修法工作,更多地考虑到法律的延续性。不过,杨进也向各位专家求解,现行职业教育法从1996年颁布实行到这次修订,已有将近20年的时间,“20年是不是进入到一个新常态?是否可以有一些新东西加入进来?增加什么,增加多少,这个度怎么把握?”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项贤明认为,法律从来就没有尽善尽美,当务之急是要考虑可行性,如何让新版职业教育法能尽快出台。中华职教社专家委员会委员、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俞启定则强调了“修订的尺度”,他表示,“要增加就只增加一些必须的内容。”

  哪些才是“可行的、必须的”内容?专家们从发挥市场在配置职业教育资源中的作用,体现全面深化改革、转变政府职能的要求和终身学习的需要,明确职业教育利益攸关方的责权利,加强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的融通,建立学历证书、培训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的沟通衔接和互换机制,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建立职业教育发展基金等手段调动社会力量参与积极性,增强法律条文的刚性约束和罚责等方面提出各自建议。

“大法”还是“小法”

  对于修订草案,专家们大多认为,与现行职业教育法存在着同样的缺陷——职业学校教育的内容多而细,而职业培训的内容则相对不足。“这次修法必须要树立大职业教育观。”中国民办教育协会副会长杨志斌建议。

  “修法首先要明确职业教育‘是什么’和‘做什么’,职业教育落脚点在企业,是为企业培养技能人才。”中华职教社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职工教育和职业培训协会副会长毕结礼认为,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必须全民参与,这一点决定了职业教育法必须是“大法”,必须将职业学校教育与职业培训并重。

  “即使是职业学校,也不都开展的是学历教育,也有职业培训。”中华职教社专家委员会委员、北京城市学院党委书记刘林补充说,从这个角度讲,职业教育法也不可能是“小法”。

  中华职教社原副总干事陈光、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培训中心原副主任汪春慧都是多年奋战在职教战线的“老兵”,曾参与过现行职业教育法的制定,因此深知“大教育”和“小教育”平衡之艰难。

  “我们要考虑到法律的可行性,职业教育法成为‘大法’,可能吗?我认为只能是‘中法’和‘小法’。”汪春慧说。陈光虽然也承认条款中关于职业培训的内容太少,但他认为社会上培训机构众多,很多都是纯企业运作,很难用职业教育法来进行规范。

管理体制要明确还是模糊

  讨论中,争论最为激烈的是修订草案中关于管理体制的一条表述:在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统筹下,教育行政部门综合管理区域内职业学校教育;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综合管理区域内职业培训,其他有关部门分别负责有关的职业教育工作。

  民盟中央参政议政部部长范芳赞成这种表述,认为多年来职业教育发展艰难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管理体制不够明确、没有理顺,她建议在理顺外部管理体制的基础上,进一步将教育内部管理体制理顺,增加“初等、中等、高等职业教育一体化管理”的内容。

  刘林则坚决反对:“这一条必须删除,搞好职业教育本来就要打破部门壁垒。”中华职教社副总干事杨农也认为,法律所调整的是社会关系,而不是政府部门的服务范围,所以没必要加入这样的条款。汪春慧更是十分肯定地认为,如果这一条写入修订稿中,从国务院法制办这里就通不过。

  中华职教社副理事长王佐书认为,不管管理体制明确还是模糊,现实中职业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在体制上的障碍,都需要在修订的法律中得到解决,“法律要体现以人为本,尽量为学生学习成才创造方便条件。”

  与会专家表示,座谈会体现了中华职教社人才荟萃、跨界合作的优势,相信大家的意见和建议会在修法工作中得到重视和采纳。


徐州工业职技学院:"徐工模式"实现校企无缝对接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

“徐工模式”实现校企无缝对接

  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立足地方主导产业,与行业龙头企业徐工集团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校企共同规划专业发展、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服务徐工集团及其上下游产业链企业发展。

  江苏徐州是淮海地区最大的机械生产、加工及出口基地,有徐工集团等2000余家规模以上企业,形成了完备的装备制造产业体系。国际化战略、技术创新、人才支撑,是徐工集团成为世界级企业的三大法宝,其中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是徐工集团人才支撑中的重要一极。

  为满足徐工集团及其上下游产业链企业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与徐工集团“以需求为导向,以项目为抓手”,在历经10年合作的基础上,逐步探索出机械类专业现代学徒制的“徐工模式”:校企联合成立现代学徒制工作领导小组,共建徐工柔性制造技术学院,共建省级区域开放共享型实训基地,共建在校生与企业青工同台竞技机制,共建技师培训中心,实现“学生→学徒→准职业人→职业人”的转变,实现学生从学校到企业的无缝对接。

共建徐工柔性制造技术学院,统筹推进现代学徒制试点改革

  徐州工业职院与徐工集团等单位联合共建徐工柔性制造技术学院,并成立机械类专业共建共管委员会、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校企共同规划专业发展、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保证人才培养方向、规格、质量符合产业发展需要。

  徐工柔性制造技术学院面向机械类专业新生招聘,实施学生报名、企业选拔的方式组建“徐工班”,推进招生与招工一体;根据企业人才需求和岗位技能要求、生产过程技术要求等,校企共同建设育人目标与用人标准一致、适合现代学徒制的专业课程体系;基于岗位职业标准,结合企业具体生产任务,选取典型工作项目作为能力培养载体,改革和优化教学内容,实现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满足现代学徒制培养高端技术技能型装备制造人才的要求;重组教学过程,开展工学交替,实现学徒在企业中的实训和课堂上的学习有机结合;出台激励措施,实施学校教师、企业工程师“互聘互兼”,实现双导师育人;改革学业评价标准、教学质量评价方式、教学管理方法、人才质量标准等,实行多元评价,引导学生全面发展。

共建省级区域开放共享型实训基地,搭建现代学徒制教学平台

2012年,徐州工业职院与徐工集团以建设省级区域开放共享型实训基地为契机,联合申报并获批建设徐州市重大装备制造技术实训基地。基地按照“政府主导、行业指导、学校主体、企业参与、集约建设、开放共享”的多元化合作模式建设,集教学、生产、培训、技能鉴定、科研开发、成果孵化、社会服务等功能于一体,为“师傅带徒弟、多岗轮训”提供了保障,解决了多年来企业不愿让实习生进行多岗轮训的难题。

基地拥有真实的生产运营场景和工作场景,配备了与产业接轨的先进设施设备,并且吸取徐工集团管理制度的精髓,实施企业化管理,根据机械类专业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和工作岗位的实际需要,校企共同实施“实景教学—分解演练—真实操作—多岗轮训”的四层递进式教学模式。根据基地运营管理和生产任务需要,校企共同开发实训项目、教材和标准,实现专业与岗位、课程与标准、教学与生产、基地文化与徐工文化对接。

共建在校生与企业青工同台竞技平台,接受企业和师傅检验

  为检验人才培养质量、选拔企业骨干、激励在校生和企业青工学习技能、培养高端技术技能型装备制造人才,校企共建在校生与企业青工同台竞技平台,形成以竞技来检验人才培养质量的长效机制。自2011年起,校企联合举办职业技能竞赛,竞赛方式以实操为主,由徐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审核命题,难度符合国家职业资格技能鉴定中的高级工标准,一、二等奖获奖选手可获得相关工种的高级职业资格证书。今年9月,校企又联合搭建起在校生与企业工程师同台竞技平台,检验在校生制图能力,锻炼企业工程师手工绘图等能力,加强企业技术部门凝聚力,加强并深化学校与企业的合作交流。

共建技师培训中心,培养精英型技术技能人才

  为进一步提升市场竞争力,徐工集团创新“设备+技师”的营销模式,高技能全面型技师的培养成为当务之急。2013年10月,校企签约共建技师培训中心,其中徐工集团提供价值400余万元设备,徐州工业职院投入150余万元建设培训场地。技师培训中心面向社会招收具有一定工作经验的技师,企业招工和学校招生同步,校企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共同构筑一体化教学平台、共同建设“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共同开展岗位技能教学、共同评价人才培养质量,培养的技师懂设备原理、能熟练操作、会选择工法、能判断故障、会维修保养。今年4月招收的首期旋挖钻技师班31名学员已经全部顺利毕业、就业,有效缓解了社会和企业对该类紧缺人才的需求。

 

 


山东提前试点现代学徒制 企业有望成职教办学主体

信息来源:新华网   

  山东省部分院校已经开展相关工作,学徒制学生手握三证,毕业就能上岗。但现代学徒制试点仍面临不少问题,急需校企融合,让企业成为职业教育办学主体。

学徒制实验班学生,毕业后进入德资企业

  当其他同学还在努力找工作时,济南职业学院的毕业生朱峰良已经手握“三证”到德资企业上班了。朱峰良告诉记者,除了毕业证,他还分别获得了德国工业机械职业岗位资格证书和费斯托等七家驻济德资企业的员工证书。

  “‘中德班’是为驻济德资企业订单培养的首批学生,也是现代学徒制的实验班。”在毕业典礼上,济南职业学院中德培训中心总负责人、党委书记王小平表示,学院2011年与德国工商大会合作,引进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系统对学生进行培养。

  据悉,学生如果想进德企工作,要进行笔试和面试,考试合格后由企业挑选,学生也要实地考察企业,双选成功后,学生将获得在校生和德资企业准员工的双重身份。

  对于现代学徒制的建设,教育部副部长鲁昕12日表示,现代学徒制试点要落实好招生招工一体化,明确学生与学徒的双重身份和校企双主体的职责,逐步建立起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

  在我省的学徒制试点中,学校作为一元,对学生进行基础理论和实践培训。企业作为另一元,负责对学生进行实际职业培训。

推广现代学徒制,单靠学校难以完成

  据悉,传统学徒制重实践轻理论,职业教育在发展中出现了理论与实践脱节的情况。而现代学徒制则是招生与招工合二为一,学生既是学生又是学徒,综合了两者的优点。

  中德“双元制”培养就是德国现代学徒制在中国的翻版,德国工商大会目前在中国已与50多家职业院校建立了合作关系。

  但在采访中,多家职业院校的负责人认为,不少职业院校或多或少都已开始现代学徒制试点,但还面临着师资缺乏、课程体系不完善、企业积极性不高等问题。

  “教师重视知识传授,实践只是做几个零件,但拿到企业一看,差得太多。”有业内人士介绍,即使完成教学任务,但到了企业一比较才发现,水平还差得远。

  除了课程体系需要重新设计,学生和老师对现代学徒制的考核方式还需要适应。“企业测试就是看学生的技能,通过率有时候并不高。”另外,有些企业既想招高水平的学生,又怕学生进企业实践耽误生产,这种怕为教育付出成本的想法让职校与企业合作困难重重。

  相关专家表示,发达国家将现代学徒制的推广作为一项国家战略,设有专门机构,并拨出专项资金。“我们只是有个提法,政府不提供资源,单靠学校很难完成。”

推进校企一体,职业教育院校引入企业

  为解决职业教育难题,济南市教育部门在职业学校中实施“能工巧匠”进校园计划,专业教师、实习指导教师每两年要到企业顶岗实践两个月。“我们不仅要重构教学体系,还将给企业进行税收优惠。”我省教育部门工作人员表示,未来将建立中职、高职、应用型本科相衔接的课程体系,将学生实习实训补贴和投保经费纳入公用经费补助范围。

  “我们不仅要推动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与产业转型升级衔接配套,还要推进校企一体化育人。”据悉,职业教育不仅要试点现代学徒制,还要引入企业,让企业注资参与办学,成为职业教育的一个主体。对此,不少职业院校已经进行了专业共建的尝试。济南三职专与蓝海大饭店联合办学,在烹饪专业开设了“蓝海大饭店”班。济南职业学院也与迅达电梯公司合作,共建电梯工程技术专业。

  这个方向也得到了教育部的认同。教育部副部长鲁昕表示,要充分发挥企业办学主体作用,健全企业参与制度,夯实产教融合的发展基础。

 














地方动态标题快览

【黑龙江省信息】 黑龙江省政协召开加快发展全省现代职业教育专题协商座谈会  

【黑龙江省信息】 哈尔滨多部门联合制定现代职业教育发展规划

【江苏省信息】 江苏无锡职业教育改革:校企合作探索现代学徒制  

【内蒙古信息】 加快构建具有内蒙古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湖北省信息】 湖北省政府出台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  

【湖北省信息】 湖北省推行职业教育系列改革高职生可报考公务员  

【福建省信息】 福建省将立法促进闽台职业教育合作

【江西省信息】 江西环境工程职院:参加实践活动可以冲抵学分 

【广西省信息】 柳州职院:引入英国现代学徒制 打造具有国际水准的系统化教育平台  

【北京市信息】 全国职业院校理财规划设计邀请赛在京召开  

【上海市信息】 上海医药高专与上海杉达学院专本贯通项目签约仪式  

【四川省信息】 四川2015年高职高专单招扩容



上一条:河南农业大学 榆林研究生班 招收2015年在职硕士研究生 下一条:新电改方案:电网不拆分 五大发电或加入售电竞争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