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度陕西高校思政课教师“大练兵”省级展示活动于12月25日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举行,活动按照学校和课程分为13组同时进行。经过激烈角逐和专家评审,神木职院教师訾婷婷和学生陆佳林的师生团队在现场展示中获得思政课程二等奖。“课比天大,深耕三尺讲台,唯有热爱,方能坚守!”

訾婷婷,中共党员。负责《思想道德与法治》《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势与政策》课程的教学。2017年获陕西省思政课优秀教案评比三等奖,2019年获陕西省教学能力比赛三等奖,2020年获陕西省教学能力比赛二等奖,2021年获陕西省教学能力比赛一等奖,2024年获陕西省秦马磨课会《形势与政策》课程展示活动二等奖,获陕西省高校思政课“大练兵”省级展示活动二等奖,讲授题目为《新时代呼唤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青年》。
Q1:您认为团队在比赛中最大的亮点或创新点是什么?
这节课最大的亮点,我觉得就是真正运用了“大思政课”的教学理念,把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相结合,突出实践教学,开展了一堂以“逐梦煤海,技能报国”为主题的“场馆里的思政课”。将生动活泼的实践引入课堂教学,通过对国能榆林化工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基地的深度参观以及聆听身边的榜样——全国技术能手张翠花分享她的成长经历,使学生充分了解国能榆林化工近几年在煤化工产业等方面所取得的发展成就,感受新时代化工人在煤炭转型升级、煤化工创新发展及产业链延伸上所做出的巨大努力,深切体会当代化工人的使命和担当,以此来激发学生作为新时代青年的使命感。通过将生动活泼的实践教学和学生分享式的课堂教学相结合,充分渗透新时代好青年应立技能报国之志、担匠心筑梦之责,吃技能强身之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Q2:参赛过程中做了哪些准备?
准备主要就是针对本节课教学主题及任务,确定合适的实践地点。在确定好实践地点——国能榆林化工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基地后,查阅相关资料,了解近几年该化工企业在各方面的发展情况和创新成就。之后就是联系国能榆林化工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基地负责人,确定实践教学的具体事项,并和国能榆林化工全国技术能手、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张翠花沟通,确定实践教学讲述主题和内容。
Q3:回顾这次教学竞赛经历,您有什么收获?
收获就是一节好的思政课确实是需要花费心思去精心构思的,从内容的选择、切入的角度、典型案例的搜集与筛选、与最新的党的理论的贴合度以及学生关注点和兴趣点的调研等方方面面都得考虑到。当然收获中也有教训,通过这次团队赛中留下的遗憾,我更加相信“严师才能出高徒”,这是我日后需要加强的地方。
Q4:对于做好思政课教学,有什么好的经验分享?
对于日常的思政课理论教学来说,没有捷径可走,就是认真备课,充分挖掘教学主题支撑资料,设置有指向、有韵味、有意思的话题或活动。
对于思政课教学比赛而言,曾经听过赵其勉老师在思政课教学比赛选题上的经验分享,自觉很受用,在此也分享给大家。首先,思政课要注重宣传党的理论,选题想要求新,就必须要紧跟理论创新。但方式可以多样,通过小切口呈现大主题就是其中一种。其次,选题时尽量选学生感兴趣的点,尽可能让学生的现实需求、困惑疑虑、情感期待在我们的课堂上找得到答案,既要讲得通道理,还要经得住追问,当然做好这一点其实很难的。最后,选题也可选社会可见的热点,蹭流量的意识人人都有,但是如何蹭,怎么蹭,蹭得好不好是非常需要把握的一个关键要素。
无论是日常教学还是教学比赛,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做自己——体现自己独有的风格。教师的教学风格各有不同,没有哪一种会固定地被认为是好的教学风格,每位老师都是自己讲台上的主角,有些人可能是理性的逻辑鬼才,有些人可能是感性的艺术大师,这些个人特点都应当通过自己独特的设计和表达,找到一些途径,把它发挥至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