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路上,
人才会生机勃勃
书籍简介
《文化苦旅》是当代学者、作家余秋雨的一部散文集。于1992年首次出版,是余秋雨先生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和九十年代初在海内外讲学和考察途中写下的作品,是他的第一部文化散文集。全书主要包括四部分,分别为如梦起点、中国之旅、世界之旅、人生之旅。
全书凭借山水风物来寻求文化灵魂和人生真谛,探索中国文化的历史命运和中国文人的人格。该书获得了全国金钥匙图书二等奖,上海市优秀图书一等奖,上海市第二届文学艺术成果奖,台湾最佳读书奖。
推荐理由
在《文化苦旅》中,余秋雨先生列出了他去过的中国名山大川,把他们的历史、人文,以及当时的感受用极其优美的文字写下来。一路讲去,行行止止,中国文化的步履落在山重水复、苍苍茫茫的大地上。
阅读时,你会觉得行云流水,历史像一幅广阔的画卷在你眼前展开;你将吹过唐朝的风,宋朝的烟尘,这一程不只是自然山水而是一种“人文山水”;你能感受到历史的磅礴,文化的传承,到现在能被我们看到是一种多么大的幸运,这正是中国历史文化的悠久魅力。
群书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一部分为历史、文化散文,另一部分为回忆散文。该书以文采飞扬、知识丰厚、见解独到备受千万读者喜爱。由此开创“历史大散文”一代文风,令世人重拾中华文化价值。
原文书摘
我发现自己特别想去的地方,总是古代文化和文人留下较深脚印的所在,说明我心底的山水并不完全是自然山水而是一种“人文山水”。这是中国历史文化的悠久魅力和长期熏染造成的,要摆脱也摆脱不了。
我站在古人一定站过的那些方位上,用和先辈差不多的黑眼珠打量着很少会有变化的自然景观,静听着与千百年前没有丝毫差异的风声鸟声。心想,在我居留的大城市里有很多贮存古籍的图书馆,讲授古文化的大学,而中国文化的真是步履却落在着山重水复、苍苍茫茫的大地上。大地默默无言,只要来一二个有悟性的文人一站立,它封存已久的文化内涵你也就能哗的一生奔泻而出;文人本也萎靡柔弱,只要被这种奔泻所裹卷,倒也能吞吐千年。
中国历史太长、战乱太多、苦难太深,没有哪一种纯粹得遗迹能够长久保存……。阿房宫烧了,滕王阁塌了,黄鹤楼则是新近重修。成都得都江堰所以能长久保留,是因为它始终发挥着水利功能。因此,大凡至今哄传得历史胜迹,总是生生不息、吐纳百代得独特禀赋。
它细细渗透,节节延伸,延伸的距离并不比万里长城短。或者说,它筑造了另一座万里长城。而一查履历,那座名声显赫的万里长城还是它的后辈。
脚下的江流,从那么遥远的地方,一派义无反顾的决绝势头,挟着寒风,吐着白沫,凌厉锐进。我站得这么高还能感觉到它的砭肤冷气,估计是从雪山赶来的吧。但是,再看桥的另一边,一片慈眉善目。人对自然力的调理,居然做得这么爽利。如果人类做什么事都这么爽利,地球早已是另一幅模样。
相比之下,一切古代文明或现代文明的重镇,除了工作需要,人们倒反而不愿去了。那里人潮汹涌,文化密集、生活方便,但是,能逃离就逃离,逃离到尼泊尔或类似的地方。
这里就出现了一个深刻的悖论。本来,人类是为了摆脱粗粝的自然而走向文明的。文明的对立面是荒昧和野蛮,那时的自然似乎与荒昧和野蛮紧紧相连。但是渐渐发现,事情发生了倒转,拥挤的闹事可能更加荒昧,密集的人群可能更加野蛮。
中国文化在最高层面上是一种做减法的文化,是一种向往简单和自然的文化。
关于作者
余秋雨,1946年8月23日出生于浙江省余姚县桥头镇,中国当代作家、学者。曾任上海戏剧学院院长、教授,上海剧协副主席,现任澳门科技大学人文艺术学院院长。其文化散文集,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至二十一世纪初的中国大陆最畅销书籍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在台湾、香港等地也有很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