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之声 | 戴裕崴:实施“双高计划” 高职院校应“瞄靶对心”

来源:天津教育报 作者:戴裕崴 发布时间: 19-06-26 11:42 访问次数:

实施“双高计划”以来,众多高职院校都经历了一个反复学习、思考和实践的过程,围绕的核心问题是:国家实施“双高计划”的本质特征、终极目标、基础条件、基本任务等。天津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经历了国家骨干校等一系列建设项目的申报和实施,取得了相应的成效,多方面的业绩得到了国内同类院校的认可。在实施“双高计划”过程中,学院党政领导班子和全院教职工通过认真学习、领会有关文件精神,结合学院的办学优势和特色,逐渐加深了对实施“双高计划”的理解,在实践中做到“瞄靶对心”,使办学理念逐渐完善和提升,目标逐渐明确,任务逐渐清晰,措施逐渐具体。

树立新理念

1.基本理念是创新发展

高职院校实施“双高计划”必须具备创新发展的新理念。“双高计划”不同于曾经走过的国家示范校、骨干校建设,“双高计划”的指导思想、建设目标、建设内容和保障措施都具有新时代特征和中国现代职业教育特色。实施“双高计划”不是“争项目、争资源、争投入、争业绩”,高职院校应立足于创新发展,在新时期、新时代的背景下,在职业教育做为与普通教育不同类型高质量发展的大局中找准定位,以创新发展的理念探索和实践符合中国职业教育特征的新政策、新制度、新标准、新模式和新路径。

2.核心目标是服务需求

经过多年建设,中国高职教育有了大发展,许多方面已经和世界先进职业教育接轨。但是,高职教育供给侧与我国新经济时代产业发展的需求侧仍然存在不匹配、不对应的问题,因此,实施“双高计划”应立足于服务国家战略、服务支柱产业和重点产业,立足于人才培养体现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要坚持产业、行业、职业、企业、专业,即“五业联动”的基本思路,在服务需求方面做到精准定位,建设成果的标志主要应体现在人才培养数量和质量对产业需求的贡献度和匹配度方面,偏离了“主旨”,实施“双高计划”就背离了“大势”和“初衷”。

3.一条主线是产教融合

产教融合是我国高职教育改革与建设的目标,但也是长期没有突破的瓶颈。实施“双高计划”应坚决贯彻“强力推进产教融合”,在高职教育与产业融合发展模式方面具有新思维、构建新模式、走出新路径,将高职教育发展纳入区域经济和产业体系,在建设产业学院、企业学院和职教集团方面做出大举措、打造大平台、获得大成效。

4.重要任务是建立标准

实施“双高计划”,建设单位应具有牢固的“标准”意识,做到“标准”可借鉴和可复制,使“标准”能够产生示范和引领作用。因此,“双高计划”中的一系列标准化建设即是重要任务,也是突破口,应按照行业的新技术、新工艺制定并不断完善高职教育教学各环节的标准化体系,使“标准”始终不离产业和行业发展,不与新经济时代脱节,始终保持国际水平,具有中国特色。

5.根本措施是深化改革

实施“双高计划”要落实高等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同时借鉴世界职业教育发达国家的经验,使我国高职教育更加现代化和国际化,要在办学体制机制、1+X证书制度体系、学分互认、模块化课程等方面具有实质性的改革力度和举措;在构建新型专业群、职业技能等级框架制度方面做出富有成效的探索和实践,推动中国高职教育产生大飞跃和大进步。

站在新起点

高职院校实施“双高计划”,不管是进入前50名的院校还是前150名的专业群,必须具有相应的建设基础,所形成的办学条件和优势应当位居国内领先地位。这就是说要有高起点,做到高起步。天津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在多年的办学实践中形成了自身的特色,在产教融合、校企共同育人和国际化办学等方面进行了较深入的探索和实践。

学院办学定位始终坚持服务国家战略,尤其是京津冀重点产业和支柱产业。率先构建“三级贯通式”校企合作办学体制机制,创建了激励企业协同育人的“四中心一融入”运行机制,与11家世界知名企业深度合作,重点建设“精密模具先进制造”“新能源技术与装备”和“电子商务”专业群。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7%以上,近70%在京津冀相关企业的相近岗位就业,雇主满意度100%。学生在各类大赛中获得国家级奖项64人次,市级及行指委等奖项926人次;在各级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奖176人次。

自2017年,学院携手中国企业“走出去”,建设印度鲁班工坊,建成鲁班工坊建设·体验馆。鲁班工坊建设为天津市首创,获得了社会高度评价,在印度鲁班工坊建设基础上,2018年继续牵头筹建埃及鲁班工坊。

牵头组建京津冀模具连锁现代职业教育集团,汇集了三地的行业协会、38个企业、24院校,三地同类院校毕业生在京津冀相近行业企业就业达到70%;新能源产业协同创新中心以项目形式服务京津冀新能源企业的技术研发和科研成果转化,专业群对京津冀新能源中小企业成长的贡献率达到70%以上。

构建新目标

学院党政领导班子经过不断学习,结合自身的办学定位和优势,确定了学院实施“双高计划”的目标是:强化党的全面领导,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围绕京津冀产业升级对高职教育的新要求,将学院建成引领改革、支撑发展、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高水平高职院校,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人才和智力支撑平台。具体体现在,到2022年学院建成相关专业群“1+X”证书体系标准、国际化教学标准、产教融合型企业遴选标准等具有示范作用的标准;建立“三全四维”育人体系,以“多元协同创新模式”打造人才培养与技术技能服务平台;动态调整专业组群,建成以模具、光伏专业群为代表、具有混合所有制性质、市场化规范运行的两个多元股份产业学院;学院将以多元协同治理体系为依托,以适应改革发展需要的目标管理和绩效考核评价制度为动力,以“一中心三平台”智慧校园建设为保障,以鲁班工坊建设为标度,高质量建设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院校。

到2035年专业群布局深度契合京津冀协同发展需要,建立全方位服务产业发展的七大产业学院,以制度体系、标准体系形式固化建设成果并推广应用,将学院打造成中国特色、国际先进水平的国际品牌,成为引领职业教育实现现代化的典范。

采取新举措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加强党的建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聚焦京津冀,积极对接、深度融入、主动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主线,以专业群建设为依托,以体制机制创新为保障,专业设置精准对接京津冀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专业做到“(专业)群”化,专业群做到“(产业)院”化,强化学院发展的实力与活力,激发多元办学主体参与职业教育的内生动力;以改革创新为抓手,在“点”上重点突破,在“面”上整体推进,将一个前提、一个高地、一个平台、一个拓展“四个一” 作为学院实施“双高计划”的整体设计,全力打造对接京津冀现代制造业和新能源产业所需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大力构建中小微企业技术技能创新平台,重力拓展职业教育社会服务功能,着力在产教融合方面实现创新,在实施“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教育体系,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技能等级框架方面实现突破,在开展国际产教融合服务国家产能合作方面实现跨越,使学院成为新时代中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领跑者。

实现新跨越

学院通过实施“双高计划”,在改革创新办学体制机制,健全德技并修、育训结合育人机制,引领新时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方面实现跨越。在构建思想引领体系方面,建成“一中心、四网格”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使“三全”育人落地、落细、落实,覆盖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在产教融合方面,学院专业布局与京津冀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对接,建成7个不同类型具有混合所有制性质产业学院,制定12个国际化专业教学标准,打造京津冀区域高端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新高地,实现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的新跨越。通过建设,各专业群均做能够与1~2个国际一流企业、3~5个国内顶尖企业开展实质性合作,实现专业群与京津冀相关产业的匹配度达到70%以上,学生就业满意度达到90%以上,不断提高人才培养及社会服务对京津冀经济全面发展的贡献度。在推动京津冀中小微企业全面改造和提升方面,通过多元协同创新中心进行产学研优质资源整合,打造高端技术技能服务平台,产学研合作研发项目每年递增20%,研发成果孵化率达到60%以上,直接为京津冀中小微企业的技术、工艺和管理提升的贡献率达到70%以上。在支持发展中国家职业教育和国际产能合作方面,通过鲁班工坊的建设,逐渐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际产教融合的标准化模式,成为中国优质职业教育资源“走出去”,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构建援助发展中国家职业教育发展模式的示范。